无语博客

花儿死翘翘


您的位置: 首页 无语分享 正文

读书笔记:月入1W?这个问题怎么解?《像外行一样思考,像专家一样实践》

QQ图片1.jpg


在解决问题之前,先要有限定问题的能力,能准确地限定问题的关键点,给问题下个定义,就已经解决了60%。


有时候我们遇到问题不知道怎么解决,无从下手。可能就是没有对问题进行限定。


一个问题或者一类问题的解决方法可能不止一种,而和这个问题相关的因素又会非常多,如果不对问题进行限定,不能准确的找出关键点,也就很难去解决它了。


比如一个问题是,“怎么达到月收入1W+?”。


虽然有朋友已经实现或者超越了,但大部分的人还在追求着。


是不是有种很难下手的感觉?不知道怎么回答?


如果不对问题进行限定的话。大家能想出什么答案呢?卖东西?衣服?玩具?成人用品?家居?


或者是升职?跳槽?诈骗?抢劫?


好像挺多路子的,但最终结果肯定是想想而已,一年之后,月收入和现在估计差距不大。


我们先来对问题进行限定,找出关键点,然后一步一步的分析解决。


从收入方式来看,可以简单的分为三种。


第一种,日收入达到333。


第二种,月收入10000


第三种,年收入12W+


然后再从自身情况出发。


你现在是待业还是就业中或者自由职业?


待业,你的性格如何?适何哪方面的工作?能力如何,可以做哪方面的工作?如果参加工作的话,平均工资是多少,到什么职位能获取这个收入?


性格和工作还是息息相关的,别说什么只要挣钱,什么工作都行。当你的能力不能驾驭工作时,就肯定挣不了这么多钱。而能力,说白了,又和自己的付出有关。付出,再和自己的性格、欲望有关。


就业中,目前有没有晋升的可能?要到什么职位才能有这个收入?跳槽后是否能增加收入?有没有业余时间?业余时间是否可以做其它的事情来增加收入?


自由职业,现在做的是什么事?有没有突破的可能?同行做得好的人自己比他们差些什么?自己有什么优势?获得什么东西可以让事业更上一层楼?


这样分析之后,就可以对问题的解决方案进行限定了。


比如你是待业,外向,无工作经验,大学学的是历史研究(怎么会学这个?)。


待业你就可以选择是“就业”还是“自由职业”。


如果以目标为重的话,就业基本上能选的就是销售或者特殊岗位才能达到这个收入。


特殊岗位是比如去非洲,去南极站等等这些工资高,但远离家乡的工作。


销售的话就可以考虑一下周边的情况,是卖车?卖房?或者跑单?


如果是选择做自由职业的话,就可以选择卖特产?做服务?或者以自己的资源成立什么公司?


无论怎么选择,最终就是找出最具操作性的方向,找到自己的不足,然后前进,然后学习。


比如就业中,如果只需要职位再上升一下就可以达到这个收入。那么就把问题的解决方法限定在“升职”这里,不用去想兼职或跳槽了。


当限定在升职之后,就去分析怎样才能升职,提高业绩?那么怎样能提高业绩?跑更多的客户?做出更好的产品?欠缺什么就补什么。


其实这些重点就在说两个东西。一个是把目标细化,比如每天333。一个是限定问题,做出有操作性的方案来,而不是随便想想就算了。如果随便想想,想这个也不行,那个也不是,最后问题依然没解决,还是停留在“想”这个阶段。


当把问题限定了之后,就在限定的范围内去朝着目标努力就行了。


说到努力,就来谈谈执行。执行要以KISS的原则来做。


这里的KISS不是指接吻哈,而是“Keep It Simple,Stupid.”的缩写。


用我们现在的话来说,就是“简单、坚持”。


很多人(包含我自己)无论做什么事情,在开始前或者实行到一半的时候,都会开始唱反调,怀疑自己,怀疑结果。


“这个太难了,即使做到最后也做不好。”


“这样做真的可以?会不会没效果?”


“应该有更好的办法,再考虑一下看。”


“比起这个,我觉得做那个更容易成功。”


类似的想法会不断的在大脑里浮现,特别是当遇到困难时,出现的频率更高。从而导致最终放弃计划。


比如原来在返利网站[1]才出现时,自己也做了一个,并且前后台全都做好了,而当时返利网站的数量一只手都可以数得过来。结果还是放在那了,没推广。为什么?因为当时想着“别人为什么相信你的网站会返利?”,“有那几家大型的返利网站了为什么使用你的网站?”,“百度一下就知道阿里妈妈[2]了,为什么还要通过你的网站被你抽成?”


注[1]:返利网站是指用户通过网站上的链接进入到淘宝之类的平台进行购物,成功之后网站会返还一定比例的费用给用户。


注[2]:阿里妈妈是依托于淘宝的一个广告联盟。淘宝卖家为自己的商品设定佣金,然后会生成一个网址,有人通过这个网址进入并成功购买后,卖宝会支付一定比例的佣金给分享网址链接的人。


就是诸如这些自我怀疑,自我否定的想法,让自己都觉得自己会失败,然后就必然的失败了。(虽然这些理由看上去都挺像那么回事儿的,但是直到目前,不说做返利的了,不返利的依然有人做得风生水起)


就个人而言,此类的事情一直伴随着到现在还没完全改过来。现在正在努力改正。


有朋友可能会说,意识到不对,做不下去了。迷途知返难道不行么?


在事情完成之前翻来覆去的想一些做不下去的理由,还不如快点做。要是做到最后还不行,到时再说做不下去。


而通常,都是还没有到最后,就说不行,自我否定,然后泄气了~


还没完成就想“这个也做不到,那个也有问题”,这些想法恰恰就成了前进道路上最大的绊脚石,其实做事只要坚持到最后,就算不成功,也会学到很多东西。而学到的这些东西,又为你下次成功打下了结实的基础。


KISS原则,除了坚持,还有简单。


简单就是别把事情复杂化,别去想那些乱七八糟的方法。


就我身边的朋友来说,经常遇到的问题是什么?产品/功能开发好了,一门心思的想着怎么做出一个推广方案,达到病毒传播的效果。又是设计、修复界面,又是改造文案的,花了大把时间。结果到最后,效果一般,反映平平。


有前面花掉的时间,还不如果尽快做一个页面出来,然后推广。再根据用户的反馈修改推广方案,修改产品功能。


你第一款产品收集到的反馈可以成为第二款产品的基石,然后一起又成为第三款产品的基石。这样才能越做越好,越做越顺手,最后面,随手一出就是可以大范围传播的方案了。


而一门心思想做出一个好方案的结果就是方案上线的时候已经过了最佳推广期,获得的反馈量不够。有时候用户觉得好的点你已经包含到方案里但是自己并没有察觉到它的作用,说不定下次的时候就把它给删掉了。甚至由于自己付出了较大的心思在这上面,当市场反映平平的时候,会产生“不是方案的问题。“这种不利于进步的想法。


大道至简,从以往的经验来看,成功的背后往往不是那些复杂的东西。不束缚于固有的观念,单纯、简单地思考、通往直前。只有这样,成功的可能性才会增加。


作者提出了“智慧体力”的概念。


智慧体力:指的是能长时间连续思考同一个问题,从各个方面来思考同一个问题而怎么都不厌烦的能力。


在研究界活跃的研究者都有一个共同点,拥有不错的智慧体力。


试想,如果你能在走路、吃饭、坐车、等人、上WC时持续的思考某一个问题,那么解决它的可能性就会大大增加。


每人都是24小时一天。一个人上班8小时在想这个问题。而另一个人除去上班又多出3小时在想这个问题。谁更有可能找到突破口呢?


其实在很久以前我都觉得大家是一样的。都会不停的想问题,不会停歇。


直到认识一些朋友,看到他们走神了,问他们在想什么?他们会说什么也没想,就发呆而已。


这时,我才知道还可以发呆。除了熬夜过后,自己从来没有过发呆的现象。(当然,虽然持续思考,但没有坚持去做,所以然并卵)


持续的想一个问题不难,难的是不感到厌烦,这是很不容易的,当一个问题毫无头绪,又长时间想不出答案时,往往会让人不想去思考它。而答案,又往往在意外中出现。


当不想再思考某个问题时,可以让自己的大脑放松放松,但不要有“放弃”的想法。因为你放弃了,那大脑就真的会尽快把它忘记,而去思考新的问题。如果你没有放弃,只是放松一下,其实这时候大脑的潜意识里还是在想着这个问题的。这时候身边有某件对解决这个问题有帮助的事发生,就极有可能出现“灵光一闪”的现象。


智慧体力不强的人,精力不集中,很容易产生厌倦的心理。不一会就心想:“刚才这个地方考虑过了吧?”然后就觉得:“还是休息一下吧。”


所以智慧体力可以定义为“不知疲倦的力量”


怎样才能保持这种不知疲倦的力量呢?作者有提供一套方法。我在这里把原文分享出来,大家学习学习


以为下原文:


让自己成为问题本身


我经常跟学生们说:“要让自己成为问题本身。”然后,会向他们介绍以下这套动脑筋解决问题的方法。


1)在头脑中描绘问题——这个阶段,要仔细、反复地思考问题是怎么产生的。这个阶段如果能想清楚这几点就很好:要想清楚问题的切入点,这个肯定会有收获的地方;也要想到那些有可能产生但与本质无关可以暂且搁置的问题;甚至跟本质并不十分相关的问题。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为打好基础广泛收集材料。


2)集合收集到的材料为研究打好基础——这个阶段做例题是最关键的。最初可以从一眼就能看出答案的尽可能简单的例题开始。首先为这些例题想一些假定的解法。然后检验例题中特定的性质和解法之间的联系。比如说:“假如物体的重量翻倍,该道题的答案结果应该翻倍”等。


接着做一些稍微复杂的例题。比如,到目前为止,都是假设物体只有一个情况,如果有两个,和原来的例题相比会怎样变复杂呢,为什么原来假定的解法就不能解答问题了。


3)把构筑好的基础不断地延展、变强——这个阶段要多尝试,即使是很小的尝试。譬如写一个研究计划。即使是细如针尖的材料,也要持续地积累起来。这个过程,是不能中断的,一旦停止,已经积累起来的基础就会土崩瓦解。建造高楼的时候,高度越高根基也需要越广,正是这个道理。


这些阶段都经历了,就会有解决问题的自信了,就来尝试一下实际问题的研究吧。在研究的过程中,还要思考“我能不能证明这个解法是正确的啊?”还要反过来想“我能不能做出一个该解法解不出来的例题呢?”这种逆向思维对于深刻了解解法的本质是十分有效的。


这个过程一直反复做下去,直到有一天,感觉到自己就变成了问题本身。那种感觉好像在思考某个问题时,如果力不从心的话,就能感到身体的某个部位疼痛。一直到产生这种感觉,就达到目的了,以后无论再思考什么样的问题都能做到深入、彻底。


职业棋手下棋的时候,如果对手下了一记狠招,经常会说“疼啊”这样的话,可能他已经把自己变成棋局本身了。

本文地址:https://www.wuyublog.com/wuyufenxiang/99.html,来源于【无语博客】,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
  • 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
  •  且听风吟
    发布于 2015-11-06 15:27:24  回复该评论
  • 我对自己的期望值就是月收入1w,可惜还没达到,还需努力呀!
    •  无语
      发布于 2015-11-06 16:35:03  回复该评论
    • 快了,继续下去马上就能实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