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这本书看完了,说说自己印象最深的两个点吧。
一、营销的基础是产品。
自己一直以来也是这么认为的。
如果产品不好,但是有好的营销,能不能盈利?也能,只是说不能长久而已。但是市场上不乏这样的人。因为这样赚钱快。
打磨一个好的产品,可能需要几个月甚至几年的时间。但是谁也不能保证产品最后可以大卖,可以挣钱。
但是专搞营销就不一样,一个一般的产品,只要营销搞得好,瞬间就能赚不少钱,如果这个产品做不下去了,换一个产品继续搞就OK。
自己之所以认可这个观点,主要是自己不好意思吹牛X,总要产品好了自己才好意思说这个产品怎么怎么样。如果产品不行,都不知道该怎么往它的身上贴金。
再加上自己对产品都没信心的话,就更没信心去忽悠其他人了。或者说,自己一直都不太擅长说大家爱听的话。所以一直都还在温饱线上挣扎着。
二、抓住问题的关键,然后聚焦去解决它。
在做消费品的时候,因为自己的产品和别人的产品不会有太大的差别,你能做出的别人也能做出,在产品上不能产生太大的优势,所以重点就要放在营销上。
而营销里的关键,又是广告。所以做消费品,得把公司的重点放在广告上。
做广告的关键点又在于消费者。因为产品最终要由消费者来买单,广告最终是要给消费者看的,什么样的广告能让消费者记住,什么样的广告能激发消费者购买?这些应该是最需要解决的问题。
在做产品驱动型业务的时候,产品是核心重点,这时候营销、广告就排到后面了。重要的是把产品搞好,产品搞好了,自然能健康发展,如果产品搞不好,营销搞得再好,也不能长久发展,甚至付出和回报不能成正比。
这两点,个人认为第二个点对解决问题还是比较有用的,首先要知道什么才是重要的东西,把最基础,重要的东西解决了,其它东西做好了就是如虎添翼,做不好也不过是差强人意。
自己有个朋友,现在在搞餐饮。
搞餐饮最重要的是味道。
他家的味道确实不错。才开始的时候,是和别人合租了个门面。一个月3000块,从晚上21点开始,一般到凌晨1点多关门。
但是生意不怎么样。主要是位置不太好,虽说那旁边就是一所技校,相当于高中生。大家都没钱啊,而他主打的又是海鲜类产品,学生们都消费不起。
搞了一个月,关门了。
倒不是倒闭了,而是转战到微信上来,只搞外卖,没有店面。
到现在也差不多有一个月左右的时间。生意如何呢?大概每天的纯利润在300~500。
累吗?平均每天送出10~20份外卖,当然,不需要自己送,有和外卖公司合作。如果是快递员实在赶不来的情况下,自己就跑去送送。
比起开店来,要轻松许多。大家都用电话或者微信下单,然后这边再开火炒菜送去。其他时间就在家看看电视,玩玩电脑。
至于营销方面,他完全没考虑过。唯一做过的推广就是找人做了个产品介绍和菜单页,推出晒照片返利5元的活动。其它什么都没做,就纯靠口碑和朋友圈自动传播,生意依然是越来越好。
在我看来,这就是抓住了关键问题,产品。他把产品(味道)做好了,营销方面基本不需要用心,做一个现代人都会做的推广,就可以慢慢的做起来了。
本地还有个反面例子。
一个影楼,就是专拍艺术照、结婚照之类的。前几年才出现的时候,它的名字叫AA。然后推出199元艺术照,底片全送,然后又是各种优惠,每个周末都可以看到他家搞的促销活动。
正好我有朋友也去下了单,然后几个月后叫上闺蜜一起去拍了。
据说服务挺不错的,无论是拍室内还是出外景,都有服务人员围着你转。但是当去选片之后,就只有一个感觉,大失所望。
照出来的照片只有这么丑了。摄影师技术不行,后期P图人员的技术也不行。用她们的话来说,就是还比不上自拍+美图秀秀的效果。从此以后,再也不去那家拍片了。
没几个月,同一个地方,他家不叫AA了,而叫BB。依旧是靠搞促销来引人拍照。再过几个月,又改名叫CC了。一样的手法,一直在用着。
像他这种行业,最重要的核心应该是拍片效果。但是老板似乎没在这方面下功夫,只在营销上下功夫了。
他家确实比其它家看上去要优惠挺多(估计是摄影师工资也不用给太高),但效果却也差了十万八千里。一个20多岁的美女硬生生拍出40岁的效果,这也是不多见了。
能挣钱吗?肯定能,要不然也不会一直存在了,但是不长久。
基本上是不搞促销活动,就鲜有客户主动上门。而且过一段时间就得改头换面重头再来,因为前一个店的名声已经被搞臭了。
换店名就有用了么?反正也只能骗骗没上过当的人而已,我朋友从那次之后,再也没去过。
到现在,似乎那家店已经关门了,没有再见到过,也没再见到有新的影楼出现。
但其实话又说回来了,个人有个人的追求,如果不求做成百年老店,只是赚一笔就跑,似乎~~也不失为一种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