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语博客

花儿死翘翘


您的位置: 首页 无语分享 正文
在微信阅读文章请描左侧二维码。
微 信:100天践行者(myplan100),扫描左侧二维码或公众号搜索:100天践行者
简 介:更新和软件有关的一些东西以及自己的提升计划
分享一些高效成长,高效学习的小技巧。 推 荐:如果自我提升,制定计划,设置目标,请移步:个人计划网

读书笔记:Google公司的竞争精髓《浪潮之巅》

Google公司的竞争精髓

对于Google不知道大家了解多少,作为普通用户来说,估计就搞网站和做程序的稍微了解一些。这两年才“长大”的孩子们都不一定听说过这个公司。


原因倒不是它不出名,而是它在中国不出名。


从它退出中国内陆市场之后,江湖上少有它身影,普通用户甚至不知道怎么才能使用它来搜索东西。


至于它的成就嘛,只说两点,估计大家就能体会其中的厉害了。


一、它是搜索引擎(百度、搜狗、好搜等)的先驱者。


二、现在的安卓手机系统,就是Google公司的。


下面来聊聊关于Google公司的一些事,看看从中我们是否能学到什么东西。


Google公司的起源


Google公司是以搜索引擎起家的。在Google之前,搜索引擎也刚出来不久。而那时候的搜索引擎最好的只解决了查全率(就是可以对所有输入的词进行查询。再之前,有些词是查询不出结果的),并未解决查准率。当时搜索结果的10条链接,往往只有2~3条结果是与问题相关的。用户查一个东西要往后翻好多页才能找到。


上世纪90年代末的互联网大潮席卷硅谷时,还在学校攻读博士学位的拉里·佩奇和谢尔盖·布林也觉得该干点什么。然后他们就发明了PageRank算法,虽然在这里说他们发明就发明了,但实际上当时还是克服了许多现实问题的。


在他们的PageRank算法研究出来之后,搜索结果比当时最好的搜索引擎还好。一页10条链接里面,基本上有7、8条是与真正想搜索的东西是相关的。


前期通过口碑传播,Google发展得越来越大,1997年9月,佩奇和布林注册了域名 google.com ,在之后的1998年成立Google公司。自此,现在能和微软抗争的互联网公司诞生了。


Google公司的商业模式


Google的商业模式现在已经很清晰了。其它的不说,单搜索引擎,大家都知道是靠广告赢利。(类似于现在百度搜索某些词的前几个带“推广”字样的链接,还有比如我博客里图片下方显示的广告,点击一次,广告商付费给百度,而百度再分一些给站长。)


而当时,Google的商业模式并不明确,在成立的前几年它唯一的赢利途径是为某些公司提供搜索服务。其它的开支靠创始人的信用卡和拉来的投资。


后来是看到一个公司是做搜索广告的,从而才开启了赚钱模式。


很多人都认为Google一开始根本不知道怎么赚钱(这是事实),它的赢利完全是运气好,发现了有这么一种广告模式。


但个人不这样看,我觉得他们能成功主要是做了对的事。


什么是对的事?“得群众者得天下”。


以商业来说,要不就占领高端市场(苹果、IBM的服务器等),要不就走群众路线。只要你是服务于广大群众的,不赢利也只是暂时的。而如果做得高不高,低不低的。估计很难发展。高,你没有相应的服务、产品能收高利润的价格。低,你没有这么多用户,达不到“薄利多销”。


比如像早期的QQ,也没找到赢利途径。而如今已成为中国IT行业的三世头之一。(很多人认为QQ是靠卖QQ币挣钱,其实卖的不QQ币,而是相应的服务、特权。)


还有微软,虽然微软的产品一开始就是收费的,但在上世纪80年代左右。它每份拷贝5美元的价格就和免费送差不多。


虽然一开始不挣钱,但是他们都拥有了一大批用户。就和现在我们常说的一样,只要网站有流量,想不接钱都难。


而搜索点击广告的出现,解决了Google赢利的问题。但是基础前提是,Google有大量的用户。如果它没有这么多使用者。再好的商业模式也不能让它发展起来。


Google的进攻与防守


从Google成立以来,经历了多起商业上的战争。但是几乎,它从来没有防守过。它的策略正是应了那句“进攻是最好的防守”。


Google早期以搜索引擎为主,虽然其在技术和市场的占有率上有优势,但是搜索引擎对于用户来说并不具有粘性。不具有粘性的东西,很容易被替代。(比如最早的网景浏览器,当微软自己开发出IE浏览器并预装在Windows系统上之后,网景的浏览器市场就被取而代之)。


正是怕走网景的老路,所以Google需要一款能增加用户粘性的东西,它选择了邮件。


当时邮件市场上最大的两家是雅虎和微软,他们的大容量邮箱需要收费使用(大概250M每年需要20美元)。在大家的心里,已经认可了大邮箱要收费这种模式。


而Google的Gmail邮箱出来后,直接提供1G的免费邮箱给大家使用。(我想到了360以免费杀毒软件杀入了当时中国的杀软市场)


那时雅虎和微软各自有几亿的邮箱用户。Google邮箱的出现,无疑对他们是个冲击。如果提供给每人1G的空间,那一下子会高出很多成本。如果不提供,那么只能眼睁睁的看着市场被Google占领。


而Google呢,反正在邮箱上也没有用户,很乐意用1G的空间来拉拢一个用户。


现在,Google已成为全球三大邮箱提供者之一了。


在微软和雅虎还没来得及向Google发动进攻时,Google就已经打到了它们的后院。


另外,微软的办公软件Office套件是需要100~300美元不等一年。(中国的盗版用户们,甚至有人认为它原本就是免费的)


而Google也对微软的办公软件市场发起了进攻,开发了Docs,这是一个和Office提供类似功能的软件,不过它不是客户端的(不需要安装在自己的电脑上),而是基于云计算的。


也就是大家处理的文件是直接保存在Google的服务器上,如果在这台电脑上工作保存了。那么下次随便到一台可以联网的电脑又可以接着进行操作。而微软的Office是客户端软件,必需要下载到电脑才能使用,当然,操作的文件也在电脑上。如果需要到其实电脑上进行操作,就得使用网盘转移或者是移动硬盘等,另外,本机使用Office2007创建的文件,如果其它的电脑装的是Office2003也不能进行操作。


虽然Docs才出来的时候功能很弱,但是随着Google的不断更新,如今大部分功能已经能和Office比较了。对于很多中小公司来说,使用Docs足以满足自己所需。微软的Office市场正在被Google不断抢走。


在智能手机上,GOOGLE的对手是苹果。


智能手机最开始的时候是苹果一家独秀。无论是系统还是样式。


Google也对它发起了进攻。收购了Android手机系统(此系统是由一个叫Andrew Rubin的人的手机操作系统公司开发),然后对其完善升级。


早在第一个版本的Android出现之前,Google就已经开发了第一款样本手机,但是当Andrew Rubin看到了苹果的iphone之后,感觉差距太大,所以又推翻了从来。


由于苹果公司基因的问题,他们的产品都是软硬件结合,自己生产自己卖。抱着不公开的态度,所以很难有人能山寨他们的产品,但是同样的,苹果自己也很难占到非常大的领地。


在Android出现之前,苹果可以说是一家独大的。现在,全世界的手机生成商都在使用Android系统。Android已经成为市场占有率最大的智能手机操作系统。

本文地址:https://www.wuyublog.com/wuyufenxiang/111.html,来源于【无语博客】,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
  • 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
  •  关键词排名优化
    发布于 2015-11-18 17:30:24  回复该评论
  • 草根也许根本没有发声的机会,或者说,草根出头的日子需要很长的时间,为此,我们这些草根何不试着报团取暖,来缩短出头的时间呢?
    •  无语
      发布于 2015-11-18 22:42:23  回复该评论
    • 其实个人认为没有“草根”一说。我们一般说的“草根”是指相对于精英阶层来说处于弱势的群体。
      但是在很多人成功以前,都是草根。比如乔布斯。
      而报团取暖,也不过是一种商业模式而已。大家互相合作。
      如果说因为我是“草根”,你也是“草根”,所以我们就要合作?这样的观点是站不住脚的。只能是自己拥有什么,然后对方拥有什么,两者合一可以达到1+1˃2的效果。那么就能“抱团”
      追根到底,无论是否草根,都要证明自己是有价值的,才能发展下去。
      呃,我发这一堆不是为了针对你啥的哈。只是单纯的看到“草根”和“抱团”这两个词由感而发。